滬環規〔2020〕6號
各區生態環境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保稅區管理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上海化學工業區管理委員會,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加強本市涉一類污染物排放企業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推動全市相關企業,特別是含有電鍍等金屬表面處理工藝的涉一類污染物排放企業規范環境管理,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技術規范的要求,對涉一類污染物排放企業環境管理相關要求進一步明確如下。
一、規范廢水處理
(一)總體原則
按照“應分必分、能分必分”的總體原則,落實含一類污染物廢水的分質分流收集、處理和達標排放要求。
(二)分質分流要求
1. 對電鍍行業企業和含電鍍及配套電鍍工藝的企業,含一類污染物廢水應在產生環節進行有效處理,避免與其他廢水混合后稀釋排放。同一生產車間或生產設施產生的含有不同種類一類污染物的廢水,必須源頭分類,按鍍種分別收集處理并在處理設施排放口達到排放限值;不同生產車間或生產設施產生的含有相同種類一類污染物的廢水,可以合并收集后由同一套廢水處理設施集中處理,并在該處理設施排放口達到排放限值。對因生產工藝原因或經檢測評估含有多種一類污染物、不具備分質分流條件的廢水,可作為含一類污染物混合廢水統一收集處理,并在該處理設施排放口達到排放標準的相關要求。僅含二類污染物的不同種類廢水可統一收集、混合后作為綜合廢水集中處理,但含氰廢水等有特殊預處理要求的,應先實施預處理后再納入綜合廢水。
2. 對其他涉一類污染物排放企業,含一類污染物的廢水與僅含二類污染物的廢水必須分類收集、處理,并按照相關行業或綜合性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在相應的廢水排放口達到限值要求。
3. 現有涉一類污染物排放企業應于2021年4月1日前,按照上述要求完成分質分流改造工作;新、改、擴建涉一類污染物排放企業,自本通知實施之日起執行上述要求。
(三)廢水輸送管網要求
1. 電鍍行業企業和含電鍍及配套電鍍工藝的企業,含一類污染物廢水輸送管網應采用明管或架空管,并在各種廢水管道上做好標識,標明所含污染物和輸送方向。輸送廢水管網應滿足防腐、防滲漏、防堵塞的要求,保持密閉性完好。
2. 鼓勵其他涉一類污染物排放企業參照上述要求,對涉一類污染物廢水輸送管網進行完善改造。
(四)其他要求
含一類污染物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壓濾脫水廢液,應按照污染物種類分別收集進入相應的一類污染物廢水處理設施。
二、規范其他污染物處理
(一)根據《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關于重點行業執行國家排放標準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通告》(滬環規〔2019〕13號)明確的節點要求,各區生態環境局對相關行業排放現狀進行梳理,企業按要求開展提標改造。
(二)嚴格執行有關行業和綜合性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涉一類污染物的限值和管理措施要求。
(三)對產生鉻酸霧等廢氣的工藝和裝置采取收集、消除、減少污染物排放的措施,同時對鉻酸霧等廢氣收集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納入相應的一類污染物廢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
(四)按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原環境保護部印發的《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指標體系》等要求實施工業固體廢物(含危險廢物)管理。
三、規范現場管理
(一)涉一類污染物排放企業應依法辦理環境影響評價或按照生態環境部規定經各區人民政府整頓規范并符合要求,并履行“三同時”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手續;應按規定申領/變更排污許可證或辦理排污許可登記,并按證排污。企業申領/變更排污許可證時,生態環境部門應將本通知相關環境管理要求納入排污許可證。
(二)含一類污染物廢水排放口實施規范化建設,設置排放口標志牌,載明排放污染物種類,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要求,安裝自動監控設施或固定污染源水質自動采樣系統。
(三)產生含一類污染物廢水的生產車間應落實地面防腐、防滲、防混措施,并在相應的作業區設置圍堰或廢水收集溝,防止跑冒滴漏現象,保持生產現場環境整潔、有序。
(四)實施雨污分流,加強廠區雨污水管網分流情況排查,減少雨污水錯接、混接現象。
(五)建立完善臺賬記錄。企業臺賬應覆蓋廢水、廢氣處理設施運行、工業固體廢物(含危險廢物)貯存、處置利用情況,以及廢水、廢氣污染物自行監測情況等。
(六)涉一類污染物排放企業應梳理形成生產工藝流程圖、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圖和生產廠區總平面布置圖等,在涉一類污染物生產車間和污染物處理設施現場張貼(涉密內容除外)。
四、其他
法律法規規章等對涉一類污染物排放企業環境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本通知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0月31日。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
2020年9月22日